|
7月8号,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24处新世界遗产,并就世界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学者表示,从“浅水区”进入到“深水区”的世界遗产保护要探索新的管理经验与办法。
学者表示,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遗产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随着遗产保护的深入,当前的遗产管理和保护已经从“浅水区”进入到“深水区”,需要探索新的管理经验和办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现在搞得这个活态的管理,这个是很好的。就是说你这个遗产是可上可下的,可“绿牌”可“黄牌”的,如果“黄牌”搞不好,还要“红牌”,摘掉(取消“世界遗产”称号)。而且作为一种模式,它也应该应用到中国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来。
据悉,下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16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届时我国将有两个申遗项目接受审议,分别是湖北神农架和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学者指出,神农架在保护地域植物、动物的多样性方面具有代表性意义和价值,花山岩画则以“蹲式人形”施行祭祀礼仪闻名于世,对于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我希望申报神农架的时候,最好能把“前山”“后山”一起申报下来,因为我们现在开发的是正面,实际它的“背山”,原始景观保护得更好。我想作为一个整体把它申报,可能更符合整体性保护原则。 (花山岩画)对于了解历史,对于了解当地那些民族,他的信仰、他的仪式、他的宗教、他的服饰等,都是很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