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获悉,湖北神农架因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标准9和10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神农架继1990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2013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后,获得第三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级头衔。 当日下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经过审议和表决,同意将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长王润涛、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发平等中国申遗代表团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至此,湖北省第一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落户神农架。湖北神农架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冠王”殊荣的地区(“三冠王”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人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三大保护制度同时记录在案的地区)。 【遗产地概况】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陲,于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归湖北省直接管辖;总面积为3253km2。 神农架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为大巴山脉东段组成的中山地貌,是东部平原丘陵向西部高原山地的过渡区以及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具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神农架山体高大雄伟,峡谷纵横深切。山峰多在海拔 1500 m 以上,海拔 3000 m以上的有 6 座。其中,神农顶海拔 3106.2 m,为大巴山脉主峰,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号称“华中屋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之成为动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和交汇地,孕育了神农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有全球北纬 30 度带最为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
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73318公顷,分为西部的神农顶/巴东片区和东部的老君山片区。提名地缓冲区面积为41536公顷。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普遍价值明显,有11种植被类型,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神农架地区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三大分布中心之一,独特的地理过渡带区位塑造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过程。神农架植物多样性地区中心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同时为大量珍稀和濒危动物物种保留了关键的生态系统。遗产地内有3767种维管束植物,590个温带植物属,共有205个本地特有种、2个特有属和1793个中国特有种。现已记录脊椎动物600多种,包括哺乳动物92种、鸟类399种、鱼类55种,爬行类53种、两栖类37种。已发现昆虫4365种。遗产地内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川金丝猴、金钱豹、金猫、豺、黑熊、麝、中华鬣羚、金雕、白冠长尾雉和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等。神农架一直是科研热点地区,在植物学研究史上有重要意义。19-20世纪一些著名的国际植物学专家在本地区开展了植物采集活动。1884年至1889年本地区新记录物种超过500个。神农架还是许多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
专家布鲁斯先生现场考察评估神农架遗产地保护管理神农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神农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湖北省国际形象和地位,让神农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申创成功,既是荣誉,也是压力,更是动力!申创是起点,保护无终点。神农架将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科学规划,严格保护,规范管理,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把神农架遗产地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向世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无法取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即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16年7月,中国有世界遗产50项,其中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经过缔约国大会表决通过,对具有独特、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高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才能称为世界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